化学(070300)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化学学科已经获得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形成了功能配位化学、微流控分析和色谱分离科学、有机合成化学、材料物理化学与理论计算、高分子合成化学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0多项,发明专利15项。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30多篇,其中120篇被SCI、EI、ISTP等检索机构收录。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市级企业等科研项目50多项。该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余人,5位学术带头人,学术梯队中大多数教授、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该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具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图书资料齐全,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完善的服务。 本学科、专业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无机化学(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070301) ① 功能配合物化学 开发具有光、电、磁、超导、信息储存等特殊功能的新型配合物分子材料。重点研究新型多功能配体的设计、合成以及与金属离子的自组装规律,探讨结构基元的构筑方式与材料性能的作用规律。 ② 无机材料化学 以应用为导向,通过自组装方法合成新型无机多功能材料,包括多功能介孔材料、功能化无机微孔化合物、纳米结构的无机-有机自组装杂化材料,挖掘结构-功能-合成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拓展固体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范围。 ③ 生物无机化学 研究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以及细胞等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的调控机理,为药物设计提供化学基础;金属模拟酶的构建、合成和性能,探索生物酶的催化机理,为设计、合成高活性、高选择性和反应条件温和的催化剂奠定基础;探索生物矿化过程及生物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④ 纳米材料化学 研究无机纳米材料及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方法、结构组装与稳定化途径,探索纳米粒子结构、尺寸和形貌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开发纳米材料在有机合成、催化、传感、太阳能电池及锂电池等领域的应用。 (2)分析化学(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070302) ① 微流控分析和色谱分离科学 涉及微流控芯片的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色谱联用技术等现代分离和分析方法的原理、优化方法和策略。 ② 化学生物传感和电化学分析 涉及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微阵列芯片分析技术,以及电化学分析和检测手段在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③ 环境与生物分析化学 主要研究生命物质的检测新方法,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新手段,以及随着人类科技发展所产生的新兴污染物(如具有生物毒理作用的纳米材料等)的分析、检验和鉴定方法。 (3)有机化学(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070303) ① 有机合成化学 主要从事有机合成的新反应、新试剂和新方法研究;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② 药物化学 主要从事新型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③ 有机新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主要从事具有光、电、磁等功能有机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④ 天然产物化学 主要从事生物有机体(植物、动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天然有机分子的全合成与结构修饰、改造及构效关系研究等。 (4)物理化学(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070304) ① 生态物理化学 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变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着重于研究生态系统中相关物质的物化特性和转化规律。 ② 胶体与界面化学 研究涉及特殊结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硅酸盐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有序组装体、胶体分散体系、乳液体系,利用两亲分子的微反应器和模板功能合成特殊形态的纳米材料,以及在界面上构筑有序分子膜。 ③ 催化化学 涉及纳米尺度催化新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组装与性能研究;固体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和反应机理;开展新型配位聚合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绿色或经济催化反应的研究与应用。 ④ 材料物理化学与理论计算 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科学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着重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转变规律,以及微观结构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分子模拟技术,在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合成机理及分子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 (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专业,学科代码:070305) ① 高分子合成化学 主要从事具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单体、高分子的合成,高分子合成新方法的开发,以及高分子的改性、降解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②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 用高分子物理方法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③ 天然生物高分子材料 研究涉及天然高分子、生物高分子材料的改性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对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堆积结构进行表征、模拟和仿生。 ④ 功能性有机硅高分子 新型功能性有机硅化合物(硅树脂、硅橡胶、硅烷偶联剂等)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关系;有机硅表面加工用助剂,高效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有机硅水溶性高分子,新型高效有机硅轻工助剂类材料的合成新方法及高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性。 ⑤ 功能配位聚合物 利用晶体工程策略,设计并制备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和铁电性质的功能配位聚合物,研究其光学、电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⑥ 高分子结构调控及自组装 研究高分子在溶液中自组装结构、转变规律及功能特征;研究非手性分子到手性组装体的转变,揭示非手性分子在界面产生手性的机制;利用嵌段共聚物的相分离理论,构建各种具有抗反射性质的纳米复合薄膜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