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报告

科学基金:让优秀科研人员20年“不愁吃”

发布时间:2014-03-23作者:出处:人员机构责任编辑:admin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强调了青年人才的培养,我觉得这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保证科研人才队伍的均衡发展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如何打造一条更加完整的人才资助培养链,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同样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同样是两会间隙,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同样以数字开始了采访。“记得2004年你们采访我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强度是20万元,基本只够支持3个人的课题组完成三分之一的研究任务,你们问我什么时候资助强度能达到60万,好让科研人员不用去拿其他项目,静下心来做研究,我说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去年,实现了资助强度60万的目标,今年将达到80万,时间跨度比预计的短。”

  他说,近几年,科学基金的年增长额都超过20%,去年财政拨款达到140亿。从1986年设立时的8000万,到“十二五”开局进入“百亿(元)时代”,科学基金的超常规增长,给外人的感觉可能仅是数字的变化,却让管理者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直面挑战,完善中国特色的科学基金制

  陈宜瑜坦言,当前,科学基金正面临这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即:经费投入超常规增长带来的管好用好基金的压力;申请量大幅增长带来的评审和管理工作量激增的压力;国家和社会对科学基金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带来的压力;科研不端行为引发的道德风险不断提高的压力。

  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挑战,促进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基金委一直在不断地探索。2009年,他们启动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绩效评估。历时两年多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于2011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完成。这一年是基金委建立25周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国际绩效评估充分肯定了资助管理绩效,更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科学基金制,推动中国基础研究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陈宜瑜说。

  过去一年,按照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科学基金在优化学科均衡发展环境、推进人才资助工作、积极推动创新仪器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今年,基于国际绩效评估,科学基金又做了一系列部署和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完善各类人才项目资助的有机协调,打造更加完整的人才资助培养链。

  设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坚固人才资助培养链条

  据了解,这次国际绩效评估听取了各方面的反映,充分肯定了科学基金为稳定和培育基础研究队伍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和完善各类人才资助的有机协调,打造一条更加完整的人才资助培养链,今年我们将增设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并启动青年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renew)机制。”陈宜瑜说。

  据了解,已有的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系列包括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以及引进国际人才的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和稳定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的地区基金等。

  杰青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类型,取得了很好的资助效果,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但也有不少人反映,杰青的年龄偏大,资助的大多是已有较好基础的人,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 陈宜瑜说。然而,由于杰青评审的机制是看前期工作和后期潜力,平均年龄偏大是一个必然结果,因为其资助定位具有特定意义,暂时不宜作调整。

  他介绍说,新设的优秀青年基金定位介于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之间、有潜力的科学家,让他们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并快速成长。该基金要求已获得博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为了体现向女性科学家倾斜的政策,年龄限制在男性38岁、女性40岁以内,每年400个名额(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名额多1倍),资助强度为100万元/3年。

  而青年基金项目的renew机制,则是让研究工作突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快车道直接获得面上基金资助,从而实现在起步阶段的连续稳定支持。

  陈宜瑜说:“希望借此加强对青年人才的资助,力争经过三到四年时间,帮助这批年轻人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稳定开展研究工作。”

  “后面通过竞争再接上优秀青年基金、杰青、创新群体等,能够实现接近20年的连续支持,从而形成一个科研人才培养的完整链条,体现竞争中的稳定支持,这对于人才成长非常重要。”他说道。

  让博士后成为科研的主力军

  在这一人才链条中,博士后被提到重要位置。“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陈宜瑜说,“让其成为科研活动的主力军。”

  他说,从国际科研活动的普遍规律来看,博士后研究阶段是青年科技人才出思想、出成果、进一步奠定科研基础的重要时期。以前,科学基金对博士后的申请大多采取给予一年期小额资助的方式,资助周期太短,力度较低,不利于博士后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而这与我国博士后培养的制度和环境有很大关系。

  “我国的博士后目前已经成了一种后学位制,只有2年,跟着导师做项目的话,经常是还没熟悉情况就已经出站了,所以无法成为科研的主力军。国外的博士后培养是项目制,只要导师有经费、项目,就能招收,培养周期一般都是4年。”陈宜瑜说。

  从今年开始,基金委将努力调整对博士后青年人才的资助方式,今后对于博士后人员提出的申请项目,一律不再采取一年期小额资助的方式,而是择优给予3—4年的青年或面上项目资助,同时要求博士后培养单位提供书面承诺,对于获得资助的博士后人员,允许其延长博士后研究期限至项目结束,并给予延长期间内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相应支持。

  事实上,陈宜瑜也在不同场合呼吁博士后培养制度的改革。他希望基金委正推行的这种资助方式,能逐步带动博士后制度的转变。